区块链指标balance 区块链指标评价体系

波场币 94 0

今天给大家聊到了区块链指标balance,以及区块链指标评价体系相关的内容,在此希望可以让网友有所了解,最后记得收藏本站。

如果想选择某一区块链为业务问题输出解决方案时,如何快速了解各种区块链的性能指标作为参考?

可以使用趣链科技发布的一款高性能、高易用、分布式的通用区块链性能测试平台——HyperBench。HyperBench作为通用的区巧谨吵块链性能测试方案,适配多种不同的区块链平台,基于脚本和虚拟机可以灵活快速地构建区块链性孝侍能测试用例,秉承高效、灵活、可扩展的设计理念,为区块链性能测试标准化、易用化助力,促进区块链技术发展,更好地为晌郑区块链业务赋能。

什么是社区差异化考核项目

在考核项目社区指标前,首先应区分由何种治理方式主导,目前自治区块链治理广泛度较高,以社区生态人群划分大致有三类:开发者、节点运行者(矿工)、用户,一个成功的社区需要用合理机制划分任务、让参与者各尽其用,协调各方利益及承担相应成本。

现在的区块链项目社区治理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共识机制

关于共识机制的说明,此前我有写过相关文章,现在主流的有PoW、PoS、DPoS及混合证明机制,可决策协议升级(如:比特币扩容及隔离见证)、影响代币分配等问题,详细如下:

1、 PoW工作量证明机制

目前最成功的案例是比特币,其共识机制是谁的算力最强,谁就能拥有这个区块的记账权,在这个体系中,加入并且建设网络远比攻击网络收益更大,因为如果你算力足够强大到能作恶,那么用这些算力来挖纯渗矿可以得到的更多。

2、PoS权益证明机制

PoS是把算力决定记账权的机制变为由持币数来决定记账权,类似于股票机制,持股越多,分红也越多。

3、混合证明机制

现在的ETH以太坊采用的PoW+PoS混合证明机制,因为各个机制之间都有不同的优劣,以太坊的效率相较比特币已经提升很大,但在实际应用中仍然较低,之后有的BM开发的EOS。

4、 DPoS股份授权证明机制

EOS即采用的DPoS机制,由持有token的用户投票选出21个节点来维护确保网络安全,以及投票制定规则治理社区,节点也将获得丰厚奖励。

各个共识机制各有优劣,并且能影响token分配情况,加入社区参与治理即代表认可该共识机制,同时社区内也会有不同意见产生,比如比特币的扩容问题,社区内争吵了很多年。

二、应对分叉现象

分叉中又有软分叉和硬分叉,经典案例有BCH(比特币现金)和ETC(以太坊经典),社区参与者则需面临选择原链还是分叉链的问题。

比如2016年7月,以太坊遭遇了DAO盗币问题,开发团队通过修改代码挽回损失,也导致以太坊硬分叉,形成了两条链ETC和ETH。

三、运营推广

此项与闷裤指互联网运营有类似之处,拉新——留存——转化,逐步推广项目。

1、传播拉新

国外:telegram(聊天工具)、reddit(论坛形式)、discord(语音)、Facebook、Twitter、Youtube等

国内:

①互联网宣发平台:微信、QQ、公众号、微博、知识星球、抖音、优酷等

②区块链相关领域平台:巴比特、金色财经、支点、币乎、币车、区分等

开源代码平台:github

除以上线上运营推广途径外,还有线下meetup、演讲会等。

2、推广营销

①底层协议推广

项目初期,底层协议发布后由于晦涩难懂,鲜少有人愿意主动了解,为达到宣传推广效果,一般项目方会找KOL或分析师进行解读,比如此前币乎支点组织过的GNX黄皮书解读、区分平台组织的分析白皮书活动,对于项目方而言,一方面能够起到推广作用,另一方面也能及时发现其中可能存在的隐患。

②应用层推广

一般公链会有应用场景,典型的有支持场景,项目方会找商家合作建议其接受代币支付的方式,比如此前分析过的gowithmi项目,其应用场景中有一项为UGC模式需要用户上传路况,也需要寻找商家合作,这里一般会采用地推等方式,主动去和用户面对面沟通,当越多人认可这一项目,与之利益相关后,社区也就能越做越大。

四、市值管理

在一个区块链项目早期,币价暴涨抑或暴跌都会对社区成员带来影响,从而使得用户关注币价远胜于项目本身,故而现有部分项目为维护社区稳定成长,引入市值管理,比如沙盒游戏neoworld,让nash代币价格趋于稳定,减少用户炒币投机心理,也是社区治理的一种方式。

五、资金管理

项目方参与众筹或是有基金会,其募资来的资金用途是否对社区公开,一般会在公众号等平台发布的周报中对资金去向加以说明,这一项大多数项目方都很难做好,比如此前极为火热的EOS,融资近42亿美元,对于款项的使用和监管并不透明,近期又爆出4名初创元老离职,也确实会引起社区成员担忧。而今年多数新成立的项目不再参与众筹后,项目方也就更不会公开资金管理。

总结

以上为区块链项目的社区指标,目前也有诸多项目处于早期并没有上链,共识机制及分叉现象,这两类暂不能评估,仅能根据链下运营推广这一维度衡量,主要参考各个宣发平台官方内容的更新状况、QQ微信等社群的活跃情况、社区成员对项目的认可度情况,后期项目有了进展再及时调整考蚂配核指标。

区块链的核心技术是什么?

简单来说,区块链是一个提供了拜占庭容错、并保证了最终一致性的分布式数据库;从数据结构上看,它是基于时间序列的链式数据块结构;从节点拓扑上看,它所有的节点互为冗余备份;从操作上看,它提供了基于密码学的公私钥管理体系来管理账户。

或许以上概念过于抽象,我来举个例子,你就弯旁好理解了。

你可以想象有 100 台计算机分布在世界各地,这 100 台机器之间的网络是广域网,并且,这 100 台机器的拥有者互相不信任。

那么,我们采用什么样的算法(共识机制)才能够为它提供一个可信任的环境,并且使得:

节点之间的数据交换过程不可篡改,并且已生成的历史记录不可被篡改;

每个节点的数据会同步到最新数据,并且会验证最新数据的有效性;

基于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整体节点维护的数据可以客观反映交换历史。

区块链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产生的技术方案。

二、区块链的核心技术组成

无论是公链还是联盟链,至少需要四个模块组成:P2P 网络协议、分布式一致性算法(共识机制)、加密签名算法、账户与存储模型。

1、P2P 网络协议

P2P 网络协议是所有区块链的最底层模块,负责交易数据的网络传输和广播、节点发现和维护。

通常我们所用的都是比特币 P2P 网络协议模块,它遵循一定的交互原则。比如:初次连接到其他节点会被要求按照握手协议来确认状态,在握手之后开始请求 Peer 节点的地址数据以及区块数据。

这套 P2P 交互协议也具有自己的指令集合,指令体现在在消息头(Message Header) 的 命令(command)域中,这些命令为上层提供了节点发现、节点获取、区块头获取、区块获取等功能,这些功能都是非常底层、非常基础的功能。如果你想要深入了解,可以参考比特币开发者指南中的如晌 Peer Discovery 的章节。

2、分布式一致性算法

在经典分布式计算领域,我们有 Raft 和 Paxos 算法家族代表的非拜占庭容错算法,以及具有拜占庭容错特性的 PBFT 共识算法。

如果从技术演化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图,其中,区块链技术把原来的分布式算法进行了经济学上的拓展。

在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计算机应用在最开始多为单点应用,高可用方便采用的是冷灾备,后来发展到异地多活,这些异地多活可能采用的是负载均衡和路由技术,随着分布式系统技术的发展,我们过渡到了 Paxos 和 Raft 为主的分布式系统。

而在区块链领域,多采用 PoW 工作量证明算法、PoS 权益证明算法,以及 DPoS 代理权益证明算法,以上三种是业界主流的共识算法,这些算法与经典分布式一致性算法不同的是,它们融入了经济学博弈的概念,下面我分别简单介绍这三种共识算法。

PoW: 通常是指在给定的约束下,求解一个特定难度的数学问题,谁解的速度快,谁就能获得记账权(出块)权利。这渣闹锋个求解过程往往会转换成计算问题,所以在比拼速度的情况下,也就变成了谁的计算方法更优,以及谁的设备性能更好。

PoS: 这是一种股权证明机制,它的基本概念是你产生区块的难度应该与你在网络里所占的股权(所有权占比)成比例,它实现的核心思路是:使用你所锁定代币的币龄(CoinAge)以及一个小的工作量证明,去计算一个目标值,当满足目标值时,你将可能获取记账权。

DPoS: 简单来理解就是将 PoS 共识算法中的记账者转换为指定节点数组成的小圈子,而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参与记账。这个圈子可能是 21 个节点,也有可能是 101 个节点,这一点取决于设计,只有这个圈子中的节点才能获得记账权。这将会极大地提高系统的吞吐量,因为更少的节点也就意味着网络和节点的可控。

3、加密签名算法

在区块链领域,应用得最多的是哈希算法。哈希算法具有抗碰撞性、原像不可逆、难题友好性等特征。

其中,难题友好性正是众多 PoW 币种赖以存在的基础,在比特币中,SHA256 算法被用作工作量证明的计算方法,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挖矿算法。

而在莱特币身上,我们也会看到 Scrypt 算法,该算法与 SHA256 不同的是,需要大内存支持。而在其他一些币种身上,我们也能看到基于 SHA3 算法的挖矿算法。以太坊使用了 Dagger-Hashimoto 算法的改良版本,并命名为 Ethash,这是一个 IO 难解性的算法。

当然,除了挖矿算法,我们还会使用到 RIPEMD160 算法,主要用于生成地址,众多的比特币衍生代码中,绝大部分都采用了比特币的地址设计。

除了地址,我们还会使用到最核心的,也是区块链 Token 系统的基石:公私钥密码算法。

在比特币大类的代码中,基本上使用的都是 ECDSA。ECDSA 是 ECC 与 DSA 的结合,整个签名过程与 DSA 类似,所不一样的是签名中采取的算法为 ECC(椭圆曲线函数)。

从技术上看,我们先从生成私钥开始,其次从私钥生成公钥,最后从公钥生成地址,以上每一步都是不可逆过程,也就是说无法从地址推导出公钥,从公钥推导到私钥。

4、账户与交易模型

从一开始的定义我们知道,仅从技术角度可以认为区块链是一种分布式数据库,那么,多数区块链到底使用了什么类型的数据库呢?

我在设计元界区块链时,参考了多种数据库,有 NoSQL 的 BerkelyDB、LevelDB,也有一些币种采用基于 SQL 的 SQLite。这些作为底层的存储设施,多以轻量级嵌入式数据库为主,由于并不涉及区块链的账本特性,这些存储技术与其他场合下的使用并没有什么不同。

区块链的账本特性,通常分为 UTXO 结构以及基于 Accout-Balance 结构的账本结构,我们也称为账本模型。UTXO 是“unspent transaction input/output”的缩写,翻译过来就是指“未花费的交易输入输出”。

这个区块链中 Token 转移的一种记账模式,每次转移均以输入输出的形式出现;而在 Balance 结构中,是没有这个模式的。

区块链中ERC20通证标准是什么?

RC20 通证标准(ERC20 Token Standard)是通过以太坊创建通证时的一种规范。按照 ERC20 的规范可以编写一个智能合约,创建“可互换通证”。它并非强制要求,但遵循这个标准,所创建的通证可以与众多交易所、钱包等进行交互,它现在已被行业普遍接受。

ERC20 通证标准锋明最早由以太坊开发者费边·沃格尔斯特勒在开源社区穗轮中提出,后来以太坊创始人维塔利克(人称“V神”)撰写了第一版文档,当时名为“标准化合约API”(Standardized_Contract_APIs)。

遵循ERC20通证标准可以编写智能合约。它需要实现的通证方法包括:可选的 name、symbol、银族告decimals,必须有的 balanceOf、transfer、transferFrom、approve、allowance。它需要实现的事件响应包括 Transfer、Approve

除了 ERC20 之外,以太坊受关注的通证标准还有 ERC721。与 ERC20 不同,ERC721 是一种不可互换的通证标准(Non-fungible Token Standard,NFT)。

ERC20 的通证是可互换、同质,而 ERC721 的通证是不可互换的、非同质的;ERC20 通证是可无限分割细分的,而 ERC721 通证的最小单位是 1,无法再分割细分。

2018 年 6 月,ERC721 最终被以太坊社区正式接受,成为最终标准。之前大热的加密猫(cryptokitties,谜恋猫)所遵循的就是 ERC721 标准。

链乔教育在线旗下学硕创新区块链技术工作站是中国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开展的“智慧学习工场2020-学硕创新工作站 ”唯一获准的“区块链技术专业”试点工作站。专业站立足为学生提供多样化成长路径,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产学研结合培养模式改革,构建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

写到这里,本文关于区块链指标balance和区块链指标评价体系的介绍到此为止了,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如果你还想更加了解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 #区块链指标balance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